


種子破土而出,被賦予希望,成就理想。這是廣東種業博覽會的19年。
2002年,一場在地里舉行的盛會開創行業先河,廣東種博會開始為人們所熟知。2020年,“館展+地展+N”創新融合,廣東種博會發展成以種業為核心,數字化為新引擎的現代農業科技博覽盛會。
中國種子協會顧問組組長李立秋連續16年參與大會,是大會改革與變化的見證者。他毫不掩飾地表示,“展示品種從南到北,影響力越來越廣,論壇水平越來越高。全國各地辦的各類種博會有六七十個,廣東種博會辦得是最好的之一。”
19年,變與不變的兩只“車輪”,推動著廣東種博會不斷融合發展的同時,也始終堅持著種業為核心的立場與文化傳承。如今,一個貫穿農業全產業鏈的盛會,愈加受到行業矚目。

品種更迭,更加前沿的風向引領
不同品種決定著餐桌上的不同口味。種業,不僅關系農民收成,更是關系著每個人的消費與健康。
廣東種博會的核心便是新品種展示。每年,數千個優良品種在這里得到示范推廣,它們是科學家最新育成的成果,也代表著不同時期最新的市場風向。“以前人們選品種,要求產量高就行,現在可不同了,還要求好看、好吃、好管理、有特色。”茄子育種專家方木壬一輩子都在選育新品種,也擔任了多年的種博會重點推薦品種評選專家,在他看來,品種創新最后就是到菜市場去,為大眾服務。“種業本身就是一個服務行業,服務農民、服務企業、服務市民,這是種博會最核心的理念。”
風向在變,規模也在變。2002年,首屆種博會展示品種只有382個,展區4萬多平方米,2020年,展示來自國內外的優新特色品種6000余個,增長超過15倍,展出面積近35萬平方米,增長近9倍。從最初的蔬菜品種,拓展到蔬菜、果樹、茶葉、花卉、南藥、食用菌等一體展示,從單一的平地種植,發展到平地、大棚、山地和林下交錯種植,廣東種博會種植品種越來越多,類型越來越豐富,也對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先正達連續十余年參加廣東種博會,其品種通過種博會推廣至全國各地,抗黑腐病和枯萎病的甘藍品種“先甘097”“先甘009”,解決了云南玉溪等地嚴重的甘藍黑腐病問題。“種子企業在這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。”先正達集團中國蔬菜種子總經理周勤認為,未來餐桌上的蔬菜一定會更加多元化、更具營養價值和向更便捷性發展,要進一步通過新型蔬菜的推廣,來滿足種植戶和消費者需求。

廣東種博會展示的品種與品牌。
邊界拓展,更加開放的模式探索
2000年,中國種業市場價值250億元,到目前已達1200億元左右。持續增長的市場環境下,行業加快整合資源,進一步驅動了廣東種博會的升級。
“廣東種博會最大的特點,就是把地展做到了極致,并聚合了農機裝備、休閑觀光、新型主體等,通過種業來帶動全產業鏈發展。”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、蔬菜分會會長許勇從2002年開始參加種博會,一年都沒落下,他認為,未來種業的發展,必須跟全產業緊密結合,種博會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。“通過種博會,我們表達了對種業發展的做法與看法,也汲取了同行的經驗和智慧,達成未來發展的共識,進一步加強中國種業的原始創新。”
融合創新是貫穿始終的,也是廣東種博會葆有生命力的保證。2002年,首屆廣東種博會以“地展”概念開創種子展會新模式;2009年,實現展覽展示、田間示范有機結合;2012年,啟動會員制、柯木塱種業論壇,以行業巔峰對話的形式激蕩思維;2015年,首次實現農機農藝融合展示,賦能農業生產;2017年,打造國內首個種業品牌館,發揮品牌引領作用;2020年,以數字化為牽引,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。
從最初依托標準化農田的單一展示,如今,廣東種博會已經發展成為覆蓋優質新品種、綠色生產模式、現代裝備、農業品牌、科技成果等,展示現代農業全產業鏈,開展全球種業合作交流的綜合服務平臺。

廣東種博會發展成為現代農業科技博覽盛會。
技術革新,更加新穎的成果集成
廣東種博會是一幅現代農業全景圖,支撐其發展的基礎則是科技創新。
無人冠層監控機、無人農事操作車、采摘機器人、產品溯源區塊鏈系統......高端的裝備系統,在大會現場越來越常見。這里不僅有引領風向的新品種,還有100多項綠色生態高效技術、“上天入地”的現代農機裝備、現代農業科技成果,它們正帶來全新的作業方式。“我們企業在這里可以展示最新成果,了解更多信息,市民則會驚嘆于中國農業科技發展這么快。很有趣,充滿希望。”廣東省良種引進服務公司總經理郭少龍說。
95后女大學生宋海鳳,從大一開始接觸廣東種博會,此后年年參展學習,如今,她已成為廣州市科創園藝有限公司農業板塊的技術負責人。“對農民來說這是選好品種的平臺,對企業來說這是建立合作的平臺,而對我來說,這是學習交流的好平臺。”
今年,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與第十九屆廣東種業博覽會共同舉行,數字化的助力,為大會注入了更多科技元素。
聯塑集團是管道領域的領航者,作為大國品牌,以“工業反哺農業”的情懷進軍農業。參加廣東種博會,是聯塑集團踏入現代農業領域的重要一步。“廣東種業博覽會匯聚了種業科技、農業技術、農業信息等最前沿的農業科技,為聯塑集團展示自我,與行業權威交流合作提供了絕佳平臺。”聯塑集團、廣東賦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健松說。

馭勢而行,更加深遠的輻射效應
新品種、新技術、新模式、新業態的推廣應用,讓更多企業、經銷商、農民受益其中,也推動著優質高效、充滿活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形成。
“廣東種博會開了田間種植展示的先河,各大種業博覽會紛紛效仿。”廣州種子商會會長陳春山介紹,通過新品種的展示推廣,很多企業開拓了市場。廣東鮮美種苗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第一次在柯木塱進行展示,以后每年都參展。鮮美種苗公司總經理張浩認為,種業是諸多科技的融合體,也是輻射現代農業的核心,種博會很好地詮釋了這個概念。廣東省良種引進服務公司是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,通過大會推廣“碧綠翡翠”節瓜、“翠寶綠寶”芥蘭、“芋香”冬瓜等一系列知名品種的同時,配套推廣了瓜類拱棚栽培模式、可回收環保功能性雙色地膜等。
鄉村振興,產業興旺,種業先行。19年來,廣東種博會不斷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,拓展多種功能,為現代農業建設注入了持久動力。一組數字透視廣東種博會的輻射效應——每年示范推廣數千個優良品種,應用推廣主推技術及裝備近100項, 吸引1000多家知名單位參會,每年直接帶動農民增收近30億元,累計展示世界各地農作物優稀特品種10萬多個,參會人員近100萬人次。
關于未來,廣東種博會仍有巨大的想象空間。許勇對大會寄予了高期待,“未來,要打造成至少在亞太地區蔬菜種業最高品牌的博覽會,在這個基礎上,發展成為以種子為源頭的,蔬菜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的一個實景展會。”
# 敬請關注
12月11-13日,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、第十九屆廣東種業博覽會在廣州舉行。大會以“數字農業·智引未來 現代種業·芯創動能”為主題,以高標準田間展示為平臺、數字農業科技為核心,通過“館展+地展+N”的創新融合辦會模式,展示數字農業和現代種業的先進模式、技術和裝備,推動世界數字農業和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。

掃碼查看大會直播

掃碼查看“南方+專題”

第十九屆廣東種博會小程序

掃碼查看“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微信公眾號”

2020世界數字農業大會小程序
了解往期內容,戳下面!